为什么永远不要做低端生意?
很多人创业或者投资,最容易掉进的陷阱就是——打价格战。表面上看价格战能带来销量,但最终结果往往是:不但赚不到钱,甚至还要被税收、社保成本拖垮。
我一路走来,越来越坚定一个结论:所有能赚大钱的生意,都不是靠低端路线做出来的。
低端路线难以持续发展
看几个对比案例:
- 爱马仕:2024年利润率高达40%,市值超3000亿欧元。
- 快时尚品牌:Forever 21曾申请破产保护,H&M多次关店。
- 特斯拉:高端电动车,利润率达16%。
- 比亚迪:虽然销量高,但利润率仅为5%左右。
再看科技服务:
- Adobe:专业软件,利润率超过40%,股价十年涨10倍。
- 亚马逊AWS:云服务高利润业务,利润率约30%。
- 普通电商平台:多数仅能维持1-3%的微薄利润。
结论明确:高端定位经营更轻松,低端路线更加艰难。
高端 ≠ 奢侈,而是"能卖上价"
很多人以为高端就是卖奢侈品,其实不是。高端的本质是"卖得上价"。
举个例子:
- 一台专业商用厨房的炒锅,可以卖 500 元。
- 一台普通家用炒锅,可能只能卖 200 元。
商用厨具不一定更豪华,但它更耐用、高效,能满足专业需求,因此有更大的溢价空间。能卖上价的生意,才是好生意。
为什么商用比家用更赚钱?
我曾经做过家电品牌,多瑙最早只做商用:商用硬化、商用加湿、商用取暖……当时赚钱。后来一旦做家用,立刻不赚钱了。
原因很简单:
- 商家买东西,是为了赚钱,所以不会将就。
- 老百姓买东西,能将就就将就。
这也是为什么中国 14 亿人口,消费能力还不如美国 3 亿人口。大多数人习惯能省就省,不舍得花钱。只有像拼多多这种平台模式,才有机会跑通,但卖货的商家往往并不赚钱。
投资也是同样的逻辑
你想清楚:如果投一千万进自己的生意,结果还是亏钱,那为什么不直接去买 茅台、苹果、微软、英伟达 的股票?
2019 年美国放水十万亿美元,这些钱大部分流进了顶级公司的股价里。微软、苹果、特斯拉、亚马逊、谷歌……几乎都翻倍上涨。只有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的人,才真正分走了红利。
而在中国,钱更多流向了基建、城投、国企,但这些投入大多没有回报,ROE 很低,股东很难赚到钱。
房产同样如此
高端社区的房产往往比周边便宜社区的房子更具升值潜力。
为什么?
- 有钱人聚集的地方,有品牌溢价和长期价值。
- 低端社区,房子再便宜,也很难卖出高价。
生意、投资、房地产,本质上都是一个逻辑:要往高端去。
最后的感悟
要摆脱贫穷,必须学会不断体验"好东西"。好东西不一定贵,但它一定有价值。
比如基建基础设施,这些往往享受的价格很低,要善于利用这些近乎免费的补贴品。
所以,无论做生意还是投资,永远记住一句话:
只有能卖上价的生意,才是好生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