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播的“至高”与“低微”

主播的职业充满矛盾,观众将其捧上神坛,但主播始终处于观众之下。成功的主播需塑造完美的形象,保持神秘感和不平等的关系,避免与观众过度互动,以维护自身的职业形象和吸引力。直播应控制观众参与,确保可控性,以保持主播的至高地位。

分类
生活
标签
生活总结心理学沟通学

很累,转篇旧文。很偏激,可以当胡说八道。
直播这份职业是矛盾的:观众将你捧上神坛,但你无时无刻不在观众的脚下。
对立又统一。
许多“名人”并没有理解这两个方面,要么一味“卖丑”;要么轻浮心态、有才无德。
成名,是运营粉丝;为君,是统御万民。
历史兴衰,治国御人,不仅诸多良方,还有许多案例教训。但到了互联网时代,轻浮、骄躁仿佛才是聚光下的“平均美德”。塌房、翻车屡见不鲜。
不论是成名还是为君,同样是要借万千人之力成就自己。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,要把握这份力量,离不开自身的强大和正确的方法,是谓“厚德载物”,一如西方言“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”。

为何低微

你都当来挣直播这份钱了,你问我?
观众不捧你,你能挣钱吗?
衣食父母不赏饭吃,你牛什么啊?
把做主播要承受的东西都承受一遍,你便懂了。

如何至高——塑造完美无缺的假象

绝大部分的成功主播,一定做到了这件事——“塑造完美无缺的假象”。
不论是人设、人品、才艺等等,方方面面,努力展示给观众的东西都是“完美”的,哪怕偶尔卖卖蠢,也是“蠢萌”,最终的落脚点还是“萌”,而不是真的蠢。

保持神秘感

舰长能加主播私人联系方式,私聊吗?—— No.
观众上舰后,可以和他们一起连麦游戏吗?—— No.
主播本就是只可“远观”的生物,能亵玩的叫做“玩物”。
想要不暴露“不完美”的部分,就要保持距离,保持朦胧的神秘感。主播不是陪聊、陪玩。况且陪玩、陪聊也不会提供超出职业范畴的服务,主播是且仅是主播。
这是通过神秘感保持主播的“尊”,还要通过神秘感调动观众的“欲”。
因为你的保持距离,因为你的“欲迎还拒”,让观众永远对未来的直播内容保持期待和好奇。
如果你过于亲近观众,你便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,索然无味。

保持不平等

直播不是网络交友,主播从来是与观众不平等的。
观众捧你,你便不能再自作多情地与他们“交朋友”。
天与弗取,反受其咎。你所谓的“与观众平等互动”反而是在自毁根基,浪费时间。
为何在直播的时候,主播只能用弹幕、SC等方式与主播沟通?
因为弹幕是不一定要回复的,选择权在主播,这个不平等是一定存在的。
只有客服热线才是所有内容都要回复的。但这样的沟通有价值吗?没有。因为投诉人才是强势方,客服是弱势方,这是身份决定的。
而处于主播身份的你,使用网络形象与观众互动的时候,就是强势方,强势方是不会有问必答,平等交流的。
这也是为什么私联、私礼,都是破坏职业形象的恶习,“吃人嘴软,拿人手短”,你已然转变成弱势方。
成为弱势方后,你还如何受人追捧?
直播平台的礼物系统,事实上已经通过榜单、舰长礼物等等模式,把打赏行为“正当化”、“平等化”了,和私下收礼物有本质区别。

杜绝观众过度参与直播

你应该让观众参与直播环节吗?
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,但是尽量不要,要遵守的一个原则是可控。
弹幕可以选择不读、不回复——可控。
评论可以选择不回复——可控。
二创视频可以选择不点赞,不在直播间放出来——可控。
逆天投稿可以提前筛选——可控。
成为主播,你在直播环节中,你便是最“至高”的存在,你怎么能允许有不可控的因素存在?
所以直播的时候可以有连麦车队吗?
所以直播的时候可以有连麦的水友赛吗?
你要有自己的答案。
娱乐性质的直播,与从事娱乐行业并无本质区别,同属服务行业。服务属性,又决定了二者对立统一。
若是有意将直播做成主业,则不得不考虑这些“心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