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直播行业还好吗?值得入行吗?

直播行业面临挑战,流量获取变得困难,主要是由于行业周期性和中国网民增长模式的变化。尽管如此,直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的行业,具有快速的数据反馈和创新空间,适合那些愿意竞争的人。市场上存在大量有消费能力的观众,尤其是在虚拟区内容消费中,显示出行业的吸引力和发展机会。

分类
投资
标签
商业生活总结投资


好像直播行业越来越难了

问任何一个行内人:
现在直播更难了吗?
大概率都是回答:
是的,更难做了。
这是为什么呢?
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流量更难获得了。尤其在虚拟主播们的视频作品中,一个屡见不鲜的话题就是
“怪平台不给底边 V 流量”。
事实果真如此吗?难道平台在针对你吗?难道平台不希望你做大做强,创造利润?
从各种角度来说,“直播行业越来越难”,更像是“主观感受”,而不是“客观现实”。
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两种原因。

淡季、旺季,年年如此,不必大惊小怪

第一种原因,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“周期”。
直播行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周期特征。寒、暑假期间,大家的消费意愿通常高些,尤其是夏天。
这边是一个在直播行业特别明显周期。
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
鉴于很多人是毕业季开播的,等到 9 月份,那种“观众突然都忙起来”的落差感可能会特别强。
所以,淡季的时候你的收入,才是你的“正常”收入,如果淡季收入你十分不满意的话,你的观众只是看你打发时间的,还是真的是你的忠实观众?

互联网化,结束了

“直播难做”,其实有一个很大的背景故事转变。那就是中国网民规模的增长模式变了。
过去十多年,中国互联网增长逻辑,和城镇化的逻辑是差不多的:把大量的现实世界的人,赶进互联网世界。这个叫“互联网化”。
过去大家所谓的“直播好做”,其实得益于“互联网化红利”。
Ball TriangleAnimated representation of three balls
notion image
2014 年,中国网民还不到 6.5 亿,半数中国人没有接入互联网。十年后的今天,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.67亿人(截至2023年12月)需要注意的是“网络视频用户”是“网民”概念的子集,人数只少不多。
所以过去十几年,互联网从业者们,经历了一个最好的时代: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口进入互联网,他们对于互联网的内容消费是陌生的,觉得什么都很新鲜,只要互联网从业者有基础的内容产出,大家都会很乐意消费内容。
什么时候突破“10 亿”大关的呢?2021 年 6 月,根本就不需要 10 年,只用 7 年,另外一半中国人都变成网民了。
10 亿人是什么概念?除去太老的,太幼的,太偏远的,基本上可以认为“该通网的都通网了”。
疫情把最后一批条件满足的人口也完成互联网化后,互联网化就已经事实性结束了
互联网的增长逻辑就变了:和人口增长成正比,但是存在滞后性。换句话说,新网民来源必须靠生育和教育了。
所以互联网从业者们突然一下很不适应,“天上不会掉观众”了!
这也是我常说的,直播行业野蛮发展期结束,正在回归理性,“市场”的自由竞争逻辑越来越明显。

直播还是个好行业吗?值得入行吗?

直播难不难做是一回事,
直播行业好不好,是另一回事。

口红经济

那些鼓吹所有行业都会随着大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人,不妨百度一下“口红经济”。这在直播行业也是成立的,直播行业的最基本的根基之一是,“人们有大量的时间消费网络内容”。
V 我 50,这题交给你来回答。
从各种渠道的来看,网络内容消费的人数和时长数据十分坚挺。
与其他高话题度的新兴行业相比,直播行业简直“好得不得了”。

反馈及时

这点很好理解,这个行业的数据反馈十分快速和有效,观众数、播放量、弹幕数、流水,这些指标甚至可以试试看到。
及时的反馈可以在第一时间指导你,接下来应该加大投入?还是要调整方向?还是趁早毕业?你能有足够的数据指导你选择下一步。

存在上升通道

有篇文章——《外卖骑手,困在系统里》,里面的内容主要指系统会最大程度攫取骑手的配送潜力。
这种系统其实还有一个特点,他会把所有人的差异都抹平:每个骑手最终的收入,不会和平均收入差太多。原因有三:
  1. 外卖、快递、陪玩等行业,是高度标准化的,你很难提供远远超越同事的服务给客户;
  1. 这些行业,入行前你什么样,三年后你还是什么样(除了年龄),你不会因为工作内容而有任何的积累;
  1. 系统消除了信息差。
而直播,恰好相反:
  1. 直播是存在发挥创意的空间的;
  1. 你的粉丝量是有可能转化为 IP 的;
  1. 系统乐于见到你的成长。
如果你不甘于“平均收入”,那么你就应该进入那种允许竞争、鼓励创新的行业。

以B 站虚拟区为例

B 站目前,月活大概在一亿。我们简单估算下这个市场的情况。
一亿月活用户中,大概有十分之一的人,会消费虚拟区内容(是消费内容,不是消费能力!),也就是一千万人会消费会看相关的内容。
这一千万人当中,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且已经培养出消费习惯的,可能也就百分之一,也就是十万人左右。这个数据可能偏差很大,但数量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,不过我估计真实情况可能小于十万。合计上没有培养出消费习惯的人,这个数据还算合理。
十万人!
你在你生活的地方,选个铺位,每个月能有十万个“有消费能力、有消费习惯”的人,进你的店铺,看看你的“菜单”吗?
如果你开个十张桌的饭店,每张桌子坐四个人,一日三餐都坐满,每顿饭都翻台三次,每个月三十天不休息,你也才接待了 10*4*3*3*30 = 10,800(一万零八百) 人次
“人次”和“人”还不一样。
这两种情况能比吗?
完全不能!
  1. 来饭店吃饭的人,有没有可能给你巨额打赏?如果有的话,你该害怕他是想吃饭还是想吃你了。
  1. 开饭店什么成本?房租水电这些就不说了,收银、传菜、厨师、洗碗阿姨、采购……开直播什么成本?你一个人就能撑得起场面。
虚拟主播,本质上是一种形式,而不是一种内容。
跨不出来这个形式,你就不能接触更多的观众。

回归理性

WIP